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及时抢!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组委会的回应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组委会的回应

时间:2020-07-15 16:05:51 来源:百思特购物网 作者:欣欣

最近让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件事情就是一名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事件,很多网友都很好奇为什么一名小学生研究癌症还能获奖,对此,官方调查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事件,不久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组委会回应,那么事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大家就随百思特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组委会回应

 

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小学生研究癌症基因获奖”事件,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发表声明。声明中表示,“我们对此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责成并督导相关省市青百思特网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单位对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核查,并对相关调查进展作进一步核实,相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如发现违反大赛规则问题,将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赛评审规则与程序,强化监管机制,更好引导和规范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欢迎社会公众继续监督,共同促进大赛持续健康发展。”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发表声明 此事缘起是,7月12日,一则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石通过研究突变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百思特网新大奖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中广为传播。在该项目的介绍中,各种生物学专业词语轮番出现,所提及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很多样,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模型、临床样本分析”等。这个如此“高大上”的项目的完成者,不是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而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他在几天时间内实现了从不懂基因为何物到“通过荧光强弱的比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蜕变”。

 

陈某石同学《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研究项目,荣获2019年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有网友认为,该研究远超小学生能力范围,项目的立意、实验设计堪比博士生科研水平。更耐人寻味的是,涉事小学生的父母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或涉嫌学术腐败”。7月13日,云南省科协回应称,已获知此事并正在了解相关情况。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则回应称:经初步核查,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目前,该所已成立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

 

另据了解,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曾与高考加分、保送挂钩,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一、二等奖的学生向高校投档时最高加20分。有评论指出,一些人的所谓“捷径”,却可能让其他人无路可走。这些通过不道德甚至非法手段获取的“隐形加分”,抢走的正是本应属于其他孩子的机会。

 

 

追问1:这是个什么比赛?

 

——多个部门共同举办的全国性竞赛活动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信息显示,该赛事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体育总局、知识产权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

 

据了解,该赛事自1979年开始举办,由基层学校开始选拔直到全国大赛,每年约有1000万名青少年参加不同层次的活动。经过选拔,500多名青少年科技爱好者、200名科技辅导员一起进行竞赛、展示和交流活动。

 

大赛官方发布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2020年修订)》(下称《规则》)显示,申报者在竞赛申报时为国内在校中小学生(包括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每个参赛学生(包括集体项目的学生)在一届大赛中,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参加科技创新成果竞赛。

 

追问2:比赛获奖有何用?

 

——高考最高可加20分,自主招生优先考虑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者,可在高考投档时获得不超过20分的加分,自主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大赛官网信息表示,高校招生优惠政策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制定,具体需咨询相关部门。

 

新京报记者发现,根据教育部2004年印发《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办法》的通知,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直接保送至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2010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告,要求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了该奖的保送资格,应届毕业当年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有关获奖学生拟参加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考核的,在同等条件下高校应优先考虑给予参加考核资格。

 

追问3:成人能否参与比赛?

 

——可参与辅导,但主要创作须学生本人完成

 

《规则》明确,每个项目可有1-3名辅导教师,对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给予辅助性指导。但须遵守“三自”和“三性”原则进行评审。“三自”即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

 

具体来说,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提出、选择或发现的。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制作,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

 

追问4:比赛作弊如何处理?

 

——若存在抄袭、作弊等问题,取消获奖资格

 

《规则》对作弊等行为做出了规定,明确参赛项目存在抄袭、研究工作作弊等问题,取消作者获奖资格。

 

具体来说,申报和初评阶段,出现对参赛项目的投诉且经调查属实,或经评审专家调查发现参赛项目存在抄袭、研究工作作弊等问题,将取消作者参赛资格。终评阶段,如发现参赛项目存在抄袭、研究工作作弊,将取消作者获奖资格;项目作者答辩情况或研究项目实际水平不符合获奖标准,经评审委员会表决,可不授予竞赛奖项。

 

评审程序中,《规则》提出,初评环节,通过参赛资格审查的项目由评委会组织学科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网络评审。项目初评通过率约为80%。

 

 

学术造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百思特网

 

如果是在学术领域存在着造假的问题的话,那这个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比如说有些人得到奖的时候,他是去抄袭别人的东西,然后顺利的发展出去了,并且还有他还说的,就说这是自己研究出来的一些东西,这个很显然是非常不好的,如果说通过造假就能够获得名声和口碑,或者通过造假就能够让自己顺利的拿到学位,那对于那些积极的认真的去做学术的人来说,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甚至如果有大量的人通过这种造假的方式来获得自己喜欢的东西,那就可能会导致那些真正做学术的人的积极性受到摧残,甚至这些原本都很积极去做学术的人,最后因为看着别人造假就很不成功,所以自己就慢慢的放弃了做学术,那就对于整个学术氛围来说影响是极坏的。

 

如果是学术造假才能够不被发现,并且还能够成功,那这对整个学术的氛围的长期的稳定健康发展也是非常的不利的。因为造假就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就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造假,这样一来在学术界想要创新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了,而且相关的技术和相关的科技的研究的进步,也可能因为某某学术造假而受到阻碍。有些学术造假的人,他是去参考或者是去研究同行的东西,又或者是干脆就照搬同行的东西,那通过抄袭的方式就能够获得成功,就意味着这个人也去抄,那个人也去抄,大家你抄我我抄你,相互之间就没有任何的竞争,以及任何的创新和积极性可言了。

 

学术造假还有一个极其不好的影响,那就是骗取科研经费,因为很多的做学术的人就做科学研究的人,他都是有相关的单位或者是相关的部门给予经费补贴,这样才能够支持这个学术研究继续做下去,但如果是一个专门做学术的人,通过造假的方式来达成目的来骗取这些经费和补贴的话,那就会导致这些经费的资源进而浪费,因为花了这么多钱,原本是想要真正的做一个好的学术研究,最后这些钱被骗子骗了,然后骗子随便掏一掏,拿一个假的东西去忽悠人,很显然这个浪费的资源就太可怕了,如果大多数做学术的人都通过这种方式去欺骗的话,那整个社会资源浪费就像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崇尚尊严和公平的社会,我们对于投机取巧都是比较鄙视的,但是那些学术造假的人,他往往是采用投机取巧,甚至是采用超时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如果说让这种学术造假的人最后就获得了成功,那么社会的风气就可能会被破坏掉,人们就不再相信正义和公平了,那大家都开始抄都不愿意潜心努力的去做学术研究。最后这种魔怔之风一旦形成,受到损害的恰恰就是整个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面的每个人都跑不掉的这样的影响,所以说对于学术造假我们肯定要坚决的说不,而且对于那些学术不端的行为一定要进行严厉的惩罚。

 

此前报道:官方调查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事件

 

针对此次事件,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对此十分重视,已成立领导小组和调查组,了解反映的情况。“今天在考虑研究一些方案,由于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具体结果。”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方面也向南都记者表示,组委会已经注意到相关情况,已成立专项调查组。“目前正在核实情况中,暂时没有结果,还请耐心等待。”

 

据南都此前报道,引发质疑的项目,其完成人是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六年级学生陈灵石。该项目曾先后获得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机器人竞赛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在大赛官网展示的实验记录本中,陈灵石自称2018年1月6日,吕老师带他到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实验记录本中还写道:“2018.1.7,我开始用电脑和手机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用网站查找了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2018.1.9,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2018年1月13日,陈灵石称了解了PCR技术的原理,知道PCR引物的设计、PCR扩增mRNA底物和荧光基因的概念,大概了解为何通过荧光强弱的比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而判断一个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功能强大与否。

 

对此,外界有声音质疑,科研难度直追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水平的项目,远远超出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范围,那么这个获奖项目是如何完成的?7月13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发布消息称,经初步核查,该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目前已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

 

微信搜索:购易购,关注购易购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最新相关资讯!

 

本文地址:https://www.best73.com/news/27642.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热门资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