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及时抢!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资讯>

暴雨天气究竟是如何预报出来的?预报难点在哪儿?

暴雨天气究竟是如何预报出来的?预报难点在哪儿?

时间:2023-08-05 05:00: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ianji123

12日早上,整个北京都在等待雨水的到来。 首日,中央气象台预报,京津冀地区12日将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百思特网

不过,上午,北京的雨只是零星的几处小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狂风暴雨”。 于是,朋友圈闹出了各种笑话,有的说:“龙王正在办理进京证,还需要做核酸检测,如果没通过,可能会被隔离。” 14天才谈……百思特网”有的说,“大雨,就是报有雨,不一定能下;大雨,就是有雨,但不一定会下。” 真的是这样吗,暴雨预报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做到准确、预报的难点在哪里?就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强对流天气预报就像解决数学问题

“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是基于其形成的物理机制。这些机制非常复杂,需要根据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和判断。其中,天地一体化的现代观测网络、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及相关技术,以及预报员丰富的一线经验,是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主要技术方法。” 中央气象台灾害性天气预报中心副主任兰宇说。

通俗地说,天气预报员在预报天气时通常会使用多个数值天气预报模型,输入水汽、温度、功率等要素,像解数学方程一样得到数值,然后根据人类经验进行修正,最终得到相应的结论。

兰宇表示,强对流天气预报具有鲜明的科技元素,离不开空地一体化的现代观测手段,如密集的地面自动站网、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网、气象雷达的应用等。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数据; 基于对强对流天气机理的认识以及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等。

“超级计算在天气预报的两个关键环节——观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数值天气预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管成功说。 首先,将繁杂的观测数据和数据进行有序梳理,然后与常规数据结合起来,调整到最接近真实情况的大气状态,这一切都需要超级计算机的强大支持。 其次,气象部门在获得地球大气观测数据后,会根据当前大气和周围环境的状态,计算出未来等间隔的天气要素值,从而获得未来的天气状态。

兰宇认为,对强对流天气强度和时间的具体精细化预报,有赖于上述手段的联合应用。 其中,影响预报必须综合考虑特殊地形、地质环境以及百思特网城市经济和人口分布等诸多因素,需要现代客观技术与预报人员主观经验的有机结合。

针对华北地区强降雨预报,中央气象台科研级高级工程师付娇兰介绍,延长时段(提前10-20天)指出,华北地区已进入梅雨期,而8月4日(提前8天)指出,12-13日华北等地将有大暴雨。 9日至12日,预测结论不断细化。 “随着预报技术的不断完善,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不断提高,目前我国24小时暴雨预警准确率可达89%。” 付娇兰说道。

暴雨预报是世界级难题

有人说,下雨的时候,就像把一盆水从天上倒到地上。 预报员可以预测大约的水量,以及地面的哪些区域将被水润湿,但水不会均匀地落在地面上。 预测地面上每个点的潮湿程度是非常困难的。

“天气预报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于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局地性的特点,且对流系统往往发展剧烈,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引发极端灾害性天气。对其准确预报目前是全世界气象领域公认的问题。” 兰羽说道。

有专家表示,就暴雨而言,它是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不综合分析境内各种条件和与之相关的数据,很难得出正确的预报结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 从常规高空观测系统来看,目前其所提供的暴雨观测数据和信息主要针对天气尺度,而对直接引发暴雨的中小尺度观测却缺乏。足够,甚至非常缺乏。 这就像用网捕鱼一样。 网目太大,小尺度天气系统难免会漏网。

“强对流系统的触发和演化过程受背景天气系统、区域环境条件配置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影响,与当地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预报的难度谎言。” 兰羽强调道。

因此,专家提醒,公众应多关注滚动预报,即不断更新的天气预报。 由于大气环流情况每天都在调整,天气系统时刻在变化,预报员需要利用最新的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结论来制作预报产品,然后进行修正,最终给出“此时更新的天气预报”。片刻” 。

(科技日报北京8月12日电)

本文地址:https://www.best73.com/zdmzt/280909.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热门资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