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及时抢!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资讯>

什么让你如此美丽(寂寞让你如此美丽)

什么让你如此美丽(寂寞让你如此美丽)

时间:2021-04-29 15:04:35 来源:百思特网 作者:best123

什么让你如此美丽(寂寞让你如此美丽)

“梨花小院午风轻,谩理冰丝入太清;一片枯桐心未死,至今犹发断肠声。”这是倪仁吉400多年前写的《弹琴》诗。


第一次知道倪仁吉的名字,是在一次政协文史委的会议上。从那以后,“倪仁吉”三个字常常在不经意间被人们提起。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不知多少次有过要去寻找她的足迹的冲动,不知多少回梦里把她依稀记起。也曾想把她所有的诗稿拜读一遍,也曾想学着她把所有的思念和牵挂化成一篇篇诗稿一幅幅绣品,可我终究没能安下心来,读她的诗,赏她的画,学她的艺……

故事:倪仁吉:寂寞让你如此美丽


但对这位生于400多年前的女子的敬佩始终在我的心里。每一次读她的生平,读她的诗句,每看她的画作,我的一颗心便会莫名地酸起来,紧起来,痛起来,泪眼婆娑后我给了自己一个定义:倪仁吉铁粉!被人称为“义乌李清照”的倪仁吉一定不会想到,400多年后,一位隔了几十代的女子会坐在窗下,研读她的一生——才情兼备、至仁至善的寂寞人生!被人称为“义乌李清照”的倪仁吉一定不会想到,400多年后,一位隔了几十代的女子会坐在窗下,研读她的一生——才情兼备、至仁至善的寂寞人生!


是的,寂寞!透过历史的背影,我似乎看到了写在倪仁吉生命里的两个字:寂寞!所以,我才写下了《寂寞让你如此美丽》一文。


倪仁吉是“义乌十大名人”中唯一的一位女子,那么,她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在经历了几个世纪后仍然让人难以忘怀?


让我们先来读一段《凝香阁诗稿》影印说明里一则简短的文字介绍:


倪仁吉(1607—1685),字心蕙,自号凝香子,明末清初浙江浦江县通化乡化龙池上金村(今兰溪市梅江镇倪大村)人。生秉慧姿,幼习女训。年十七归义乌大元吴之艺,不三年而寡,无子,育其侄三人,誓不更嫁,事其姑龚氏甚谨。能诗,工书画,精刺绣。诗画意境清绝,凄楚感人,曾以深青色丝在白绫上绣《心经》一卷,如镂金砌玉,妙入毫颠。尤长于发绣,有发绣大士像两帧,其一早年流入日本。义乌市博物馆收藏有工笔画《梅雀图》、绣品《春富贵》,皆甚精美。著有《凝香阁稿》。

故事:倪仁吉:寂寞让你如此美丽


人的一生,有时候可以用三言两语概括掉。如果不带任何感情去阅读上面这段文字,那么,倪仁吉和历史上其他的才女一样,就被轻轻地一带而过了,犹如窗前的那朵云,被风吹过就消散了、无迹了。而人的一生,点点滴滴的痛苦和欢乐所谱成的那一段历史,又岂是三言两语所能概括得了的!


倪仁吉不是一般地识得几个字的乡村女子,她的家世比较显赫,倪氏是浦江的名门望族,向以诗礼传家。其父倪尚忠,诗文皆精,系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三甲进士,曾任江西省吉安府同知。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倪仁吉生于父亲的任所吉安府,故其父为她取名为“倪仁吉”,其意一是仁孝传家,吉祥平安,同时也纪念其任所吉安府。


倪仁吉自幼聪慧可人,深得其父宠爱,幼儿时即被父亲启蒙教育。7岁开始,授之以《女戒》诸书,12岁通《四书》、《三礼》以及《孝经》等书。因其父亲喜欢吟咏,倪仁吉便向父亲学诗百思特网,又向兄长仁祯学习书法。她的爱好非常广泛,除诗、书法之外,还喜爱绘画、音律与刺绣,可谓是集“诗、书、画、绣、琴”于一体的才女,成为她父亲的掌上明珠,家里每有客人前来,父亲便持她的诗、书、画、绣等作品示之以客人,客人观后亦大为赞叹。


岁月如梭。一转眼,倪仁吉出落成16岁的少女了,天生丽质,博学多艺,加上名门望族,四邻八乡前来求婚者不绝如缕,但倪仁吉没有看中其中的任何一位少年男子,却与义乌大元村的吴之艺结为了秦晋之好!吴之艺的家族在义乌也是名门望族,其曾祖父吴琼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曾出任江苏盐城县学教谕;其祖父吴百朋是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曾与戚继光一起,为抗倭寇、平内乱、固边防立下了不朽功勋,乃是一代名闻遐迩的名臣,荣载史册!所以,倪仁吉嫁给吴之艺,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了。


17岁那一年,倪仁吉嫁给了大元村吴百朋曾孙吴之艺。据载,洞房花烛之夜,倪仁吉欲试一试新郎的才情,尽管早有耳闻吴之艺是个才子,但她想为花烛之夜添上一些诗意或情趣,便对吴之艺说:“久闻夫君才名,今喜结良缘,值此洞房花烛之夜,妾有一联求教。”吴之艺想,这有何难,便欣然答应。倪仁吉写好上联放在十梳妆台上。吴之艺取过一看,只见联曰:“有客登堂,惊醒万里春梦。”此联初看简单易对,实则颇难,至少难倒了吴之艺,他一时无法对出。倪仁吉笑着说,如对不出,今晚就不能共枕而眠。他一听,惊出一身冷汗,春宵苦短,不能拖延,只好勉强凑成一联:“无人共枕,枉费一片痴心。”倪仁吉取过一看,顿时花容变色,暗自道:“以文度人,才情如此,郎君恐难永年矣!”


虽说洞房花烛夜,吴之艺没有达到倪仁吉的要求,但婚后,两夫妻情投意合,颇相恩爱。而吴之艺自从新婚之夜之后,总感觉在妻子面前相形见绌,加上几位兄长均是饱学之士,乃至科举成名,遂暗暗下定决心,苦读诗书,以期超过他们。无奈他幼年失怙,身体单薄,加上这一苦读勤学,遂染沉疴,一病不起。倪仁吉心急如焚,四处求医问药,求神拜佛,然已回天无力,天不假年,药石无效。倪仁吉想起新婚之夜时想过的那句话,不知是巧合,还是一语成谶,婚后三年,吴之艺果然一病永亡!无论倪仁吉如何“洒泪和药”、“矢以身殉”,还是没能挽救吴之艺的生命,却在他临终前接受了一句遗言:立嗣奉姑!这是多么沉重的嘱托!


新婚才三年,夫君永别离!


当情深似海的夫君命归黄泉,20岁的她不得不一个人在小屋中寂寞度日,可怜夫妻恩爱三年,夫君却没有给她留下一儿半女,这是倪仁吉一生的憾事,也是她一生忧伤的根源。几十年间,她寂寞寒窗空守寝,写诗作画转移心志。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她无法想象,没有夫君的日子将会是怎样的寂寥!这一守,就是一生,就是59年!


夫君走了,她的世界变得不完整了,她的心痛成什么样子,惟有她知道。据传,夫君去世后,倪仁吉“恸绝复苏”、“囊土成坟”。人生最苦爱别离,去后更知恩情深。平时,她在家里,在在处处,都能感受到吴之艺仍然活着,“每对签轴图书,如见之艺”。


每年的清明时节,倪仁吉都会亲自为夫君扫墓。阴阳两隔,人天永诀,墓里的人永远不能再走出来,墓外的人又无法走进去,除了暗自吞声,还能做什么!她的《清明扫墓》诗凄艳哀婉:


连宵凄雨报清明,恰恰轻寒日转晴。


袖拂鹃花应染红,酒浇蔓草总伤情。


黄垆永梦何年觉,白石围茔始课成。


欲向深山舒闵叹,恐惊猿鸟为吞声。


吴之艺去世后,倪仁吉始终忘不掉他,她有时会去夫君的坟墓前打扫落叶,她的《冬初隆平山扫叶作》一诗,她对夫君那种悲哀凄凉深切怀念之情跃然纸上:


负土封莓世屡迁,森森松桧尚依然。


悲风入树惟哀响,落叶漫山空野烟。


孤墓有心修此日,双魂若箇愍它年。


遥天漠漠浑难问,却对寒潭只自怜。


站在墓前那一份无言的寂寞与惆怅,那一份隐痛与寂寥,浓得化不开散不去。那种痛,那种伤,那种心被噬咬的感觉,噬咬后麻木的感觉,麻木后无奈的感觉,无奈后自怜的感觉,向谁诉说?风吗?树吗?天吗?地吗? 都不能啊。

故事:倪仁吉:寂寞让你如此美丽


夫君走后的日子是失了颜色的,忧愁也常常光临,但她已经习惯了愁绪的陪伴。不管忧愁怎么来侵扰,她始终不忘记夫君临终时的嘱托:立嗣奉姑!她与吴之艺三年情深,却没有留下一男半女,她就在族亲的主持下,恳请三房大伯各过继一子为嗣,他们分别是:大伯吴之器之次子吴云将、二伯吴之识次子吴云亭、三伯吴之文次子吴云津。为了这三个孩子能够成为有用之人,她亲自办起了家庭书院,对夫君三个哥哥的次子亲自授课,孜孜不倦。倪仁吉给他们灌输吴氏始祖的高尚品德,告诉他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告之他们“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的道理。教育他们从小立志,让他们懂是非,辨丑美,识善恶,分真伪。她会在读书之余带他们去香草园浇浇水,种种花,锄锄草,她和他们一起享受在阳光下弹琴作画、背诗作词的乐趣。每当桃红柳绿、鲜花盛开之际,会带着他们到野外呼吸新鲜空气,到附近的名胜古迹看看风景,让他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她寓教于乐,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充裕的活动时间。。三个孩子在她的精心培育下,都颇有成就。据嘉庆《义乌县志》记载:“云将、云亭皆食饩。云津声高黉序,誉满乡梓。”


在大元村,倪仁吉是一个有口皆碑的好媳妇。她的婆婆龚氏孺人也出身官宦之家,亦系早年丧夫。她的命运不济,早年丧夫,中年丧子,真够惨的,所幸有倪仁吉这么好的媳妇绕于膝前,尤其是到了老年后,生活起居需要有人照顾。作为儿媳的她,既是奉亡夫之命,也是其为人所至,毅然地承担起了侍候婆婆的重任。不仅细心地照料婆婆的日常生活,而且还陪婆婆唠家常谈趣闻。在解婆婆的寂寞之时又解了自己的寂寞,把对夫君的怀念化作了对婆婆的细心呵护。婆婆在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好媳妇,真是难为你了。” 就这一句话,饱含了多少情义,说出了无尽的怜惜与疼爱,也说得倪仁吉泪眼婆娑,悲痛难抑。婆婆去世后,倪仁吉更加寂寞了,她经常思念婆婆,梦见婆婆,她在《梦先姑龚氏孺人》诗中用深情的笔墨写道:


梦魂犹得随颜色,语笑经违三十秋。


耿耿此心珍所授,尚存香鸭在床头。


婆婆的形象总在倪仁吉的心中时隐时现,令人悲思难忘,遂将婆婆刻成木像,“供室中三十年,朝夕奉之,从不怠懈。”自古以来,婆媳最难相处,百思特网其关系如同水火,不能相容。而倪仁吉婆媳俩却惺惺惜惺惺,实堪难得!


倪仁吉一生教育三个养子,侍奉年迈的婆婆,但并没有荒废掉自己的爱好。她善诗,其诗初为艳体,秀逸清丽;孀居后,华丽尽褪,多发苦声,其意苍凉,其情真切,与李清照及朱淑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倪仁吉的诗才,清代王士禄《宫闺氏籍艺文考略》引《神释堂脞语》云:“心蕙五言七言绝句,风神诣境,并自不凡,古诗乃无所解。”


清代王崇炳在《金华征献略》中曾云:“倪氏貌古气苍,晚年戴绒帽,着褐衣,焚香晏坐,校勘图史,或风日佳娱,令竹舆,带女婢,游览山水,得句则出名纸,以精毫书之,类间耆儒名士,不类闺阁中人。”倪仁吉晚年方肯将平生诗作结集付梓,著有《凝香阁诗稿》、《宫意图诗稿》、《四时山居杂咏》等集传世。


晚年的倪仁吉颇好佛道,经常“焚香晏坐”,她对佛教的造诣也非泛泛涉猎,从她的诗中便可看出她的佛学造诣之高。


倪仁吉的书法早期得益于其兄,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她的书法渐渐地自成一家,尤长小楷,看上去珠圆玉润,秀丽工整。深厚的书法功底,也奠定了她绘画艺术的基础。在绘画方面兼收并蓄,人物、山水、花鸟等无所不长。《金华诗录》评论倪氏的画作:“作小幅山水,近学文征明,远不愧赵欧波。迄今得书画片楮,珍若拱壁。”清代徐元叹《落木庵集》品题闺秀艺事中也说:“倪仁吉山水,周禧人物,李因、胡净(陈洪绶妾)草虫花鸟,皆入妙品。”倪仁吉之侄儿一膺也称赞她的画:“写声绘馨,极备其妙。”其大部分的画作早已散失。现浙江博物馆收藏的《仕女图》,是百思特网她的人物画代表作品之一,弥足珍贵。

故事:倪仁吉:寂寞让你如此美丽


倪仁吉的刺绣艺术,更值得称道。《金华诗录》记载她:“刺绣亦精,能减去针线痕迹。”清代王祟炳评论其刺绣曰:“予赏观其绣《心经》一卷,素线为质,刺以深青色,线若镂金砌玉,妙入秋毫。”清代张德行在《凝香阁诗稿》中也提到:“更奇者,善以绣代笔,凡美女奇卉,随绣点皴,波动欲生,莫窥其针所由度,向称薛灵芸,技至此乎!”这些评论概括地点出她刺绣艺术的特点一一善以绣代笔,能减去针线痕迹,神妙称绝。她曾有一诗《绣字》描写此种神妙之处:


常闻针有神,不为针痕掩。


非指亦非丝,秀劲全挥染。


这首诗颇有字禅意,非指亦非丝,却能创造出一幅作品,道出了佛教所说的“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之意境。倪仁吉除了刺绣,还能发绣,主要刺绣作品有《梅雀图》、《五福图》、《春富贵图》等;发绣作品有《傅大士像》、《心经》、《种树图》等;丝绣和发绣相杂交错的作品有《关公》等。


倪仁吉一生高洁清雅,常于小院中亲植竹子,以竹自喻,从不轻易砍伐。相传,莱阳董樵处士游历浙江,慕倪仁吉之才名,特地登门拜访。两人相谈甚欢。临别时,倪仁吉砍了一枚竹子赠给董樵处士,这说明在倪仁吉的心目中,觉得他有如竹一样高洁、虚心的品格,故以竹相赠。古人将竹子列为“四君子”之一,也正是取之此意。


清康熙十二年(1673),时值倪仁吉67岁之际,因其“青年失偶白首完贞”而建坊旌表。不知道建完牌坊后,倪仁吉的真实想法。不过,作为女人,我真的非常佩服倪仁吉坚韧洁白的一生。如果这块牌坊建在她年轻时,那无疑是一道“紧箍咒”,人家肯定会说她守寡守得牢是因为一块牌坊矗立在那里,她不可能视牌坊于不顾而另辟他途;问题是,建立牌坊时,倪仁吉已经垂垂老矣!有牌坊没牌坊对她来说都一样,建了,她是吴之艺的妻子;不建,她也仍然是吴之艺的妻子。她丝毫没有因为建了牌坊而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起来,也没有因了没建牌坊而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


对400年前的这位才情兼备、仁孝俱全的女子,我用了两句话来概括:寂寞让你如此美丽,才情让你流芳百世。


本文地址:https://www.best73.com/zdmzt/105146.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热门资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