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及时抢!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资讯>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2018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2018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时间:2021-04-20 14:32:07 来源:百思特网 作者:思思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2018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学习语文三“不要”

“不要一头扎在课本内” 读报刊、看小说、听诗歌、看话剧、分析范文等,也是在学习语文。当然,课本应当首先学好,因为“课本是经过精选的一课之本”。

“不要一头扎在题海中” 怎样有效地使用这些材料呢?林老师表示,要做精选过的练习题,认真查找丢分点,总结经验,让自己每做一套习题都有新的收获。不要做很多重复又无效的练习,那是无用功。

“不要一头扎在课堂里” 不要闭门读书,要有活跃的思维,开阔的眼界。比如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社会采访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看一些经典话剧可以多了解文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参加作文大赛、辩论大赛等能增强语文综合素质。

定计划,破难点

高中的语文学习不但要积累知识、掌握方法,还要训练思维、感悟哲理。林老师说,“高中的语文学习不能抱一切听从老师安排的想法,也不能恨不得上语文课就听笑话,‘高高兴兴听语文’,这样学语文是痴人说梦,实干加巧干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每位高一学生就要定好语文的学习计划。主要有以下内容:

1.高中三年内分阶段阅读9部名著和3部文化经典名著。

2.订阅一些有助于自己语文学习的课外书刊。

3.保存好作业本,三年内形成系统。

4.做好读书笔记,把自己平时看到的佳作精彩段积累下来。

5.永远把《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放在身边,有条件的还可以把《成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放在书桌里。

另外,同学们要注意以下难点的突破:对现代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不要厌烦,要掌握方法,在每一道习题中总结解题思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上课要积极参与讨论,课外要加强鉴赏能力的培养;议论文的写作,从高一开始就要多看多练,并注意搜集材料,“有的报纸上文摘与议论版面如《广闻博见》《今日时评》等,里头有很多新鲜的素材,大家可以多搜集。”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文言文阅读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它重要,不仅是因为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的比例比较大,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对我们整个语文学习的重大影响。无论是从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角度而言,还是从提高高考语文学科成绩的实际出发,提升学生准确地解读和推断文言词语的阅读思维素质,都理应是富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的。

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就是理解,理解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文意。而作者在表情达意时,并不是孤立地运用某个词、某个句子,他总是将一个个的词语搭配起来组成句子,又将一个个句子连缀起来成段成篇。因此,我们在理解某个词、某个句子的意义时,也就可以——而且应该,跳出该词、该句,着眼于句子、句群,通过对词的组合,对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来理解词义,理解句义。语法掌握牢固了,对古汉语的语言特点就掌握牢固了,所谓的“语感”也就强了。

一、通过分析词的组合,辨明用法,理解词义。

一个词,尽管义项繁多,但当它进入句子,就只能有一个恰当的解释。所以解释文言词语时,可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了解这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即了解这个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然后根据这个词和其它词构成的语法关系来推求它在句中的意义。词和词的组合,总有一定的意义关系,有一定的规则,分析词和词的组合,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如:(侯生)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

孤立地看这句中的“微”,许多学生是很容易草率地回答“微小”的。“微”是有这个意义,但我们的目光如果放宽一点,就会发现,“微”是修饰动词“察”的,与“察”构成偏正短语,译为“微小的观察”显然是不通的。侯生怎样“观察”?结合“微”的“小”这一意义,联系一下“察”,学生是不难想出“悄悄地、暗暗地”这一意思的。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活用词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临时性,而这一点是受一定的语言环境限制的,在分析时要注意活用词前后的修饰成分以及它们的结构关系。如果我们平时只是告诉学生,它本来是什么词,现在活用为什么词,意即什么什么,学生是难以理解透彻,也是难以记住的。如果我们能够带领学生分析一下前后词的组合关系,再讲活用现象,学生就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记忆也一定能保持得持久些。当然,学生如果养成了分析的习惯,有些东西也就无须死记硬背了。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如: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003语文高考全国卷)

这是一道翻译题,此题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根据我们平时所讲,动词前面的名词不是做主语的话,一般就是名词作状语。如果学生能够注意到“廷”和“面”的后面分别是“折”和“从”两个动词,而且这里已经有了主语“裴矩”,也就能把这两个字翻译为“当廷”、“当面”,从而准确地把句子译为“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二、通过成分的分析,把握句式特点,理解语义。

文言句式和活用是多年高考必考的内容,2005年语文考纲又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必考内容,显示了它的重要性。掌握文言句式,关键是要把握住句子内部的句子语法特点。

《师说》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讲解这个句子,我们一般总是问学生:句中“之”是什么用法?然后强调:这个“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学生听了记了,过后也忘了。后来,我从语法分析入手,叫学生先分析句子的主谓宾(该句无宾语),并提醒他们可以从“久”字入手。学生很快就划分好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主语的特征,再思考“之”字的用法,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句:

忌不自信。

这个句子,直接就句式提问也未尝不可,但总有些“无用功”之感,会的不问也会,不会的问了也白问。但如果从成分分析入手,问学生主语是什么?(邹忌),谓语呢?(信),“信”的对象呢?并与现代汉语作一翻比较,学生就能很快说出该句的句式特点,并能准确地把它翻译出来。

成分的界定,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句式,理解词义,有时对我们的思维还起着积极的制约作用,使我们的翻译规范而不随意。如《促织》中的: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这个句子有同学就翻译为:村中有个少年,喜欢多事,驯养了一只蟋蟀。从句意看,这样也可以、。但严格地说,这样翻译不准确,“好事”是“少年”的定语,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好事”应该移到前面去翻译。

三、通过分析句子间的关系,理解句意,确定词义。

同词的组合一样,一段话中的句子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缀起来的。而这“一定的顺序”又反过来制约着我们的言语行为,规定着你说了“因为”,就得说“所以”,前面有个“如果”,后面百思特网就应该有个“那么”。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句与句的关系分析,推断词句的意义。

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准确地解读和推断文言词句,对于阅读者来说,既是阅读必备的综合能力之一,又是一个难点之所在。但它却是准确解读文言文的前提,是关键。

95年高考文言文材料中有一句:

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

末句译为“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还是“所以才说你没有懂”呢?孤立地看这一句,似乎都通。但我们联系一下前面两句,就会发现问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第一句讲过去的“认识”,而二三句讲今天的看法,前后相对,构成转折。上面的翻译,第一种显然更符合这一意义关系:我本以为……现在才知道……。而 “我才说”与前文是形成不了转折关系的。

再如: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

句中的“独”应解释为“难道”,有学生认为理解为“唯独”也行,译为“为什么唯独不怜惜你的姐姐呢?”不是也通吗?我在讲解时,从句子间的关系出发,让学生回答,假如理解为“唯独”,前面应该是哪一意义的句子?并举了二例,让学百思特网生填句:

_________________,唯独没有想到自己。

_________________,唯独他没有到校。

这么一练一想,学生尽管还不能完全明白原句的关系,但至少可以悟到一点:“唯独”是要与上文构成转折关系的,而原句中理解为“唯独”与上文不连贯,构成不了转折关系。如果一定要理解为“唯独”,那这一句就该这样说:

公子怜胜,百思特网亦怜他人,独不怜公子姊,何哉?

这就是“顺序”对句子的限制。

《捕蛇者说》中也有一句: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初读之下“犹信”很容易被翻译为“才相信”,但它还可以译为“还是真的”,究竟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看一下前面一句:现在从蒋氏一家的遭遇来看——下面该接什么呢?不妨再举一些相近的例子:

这件事,现在看来,

这件事,从你这个角度来看,

它们的下面应该接什么句子?应该接说话人对“看”的对象的评价性的话,表示说话人的看法。因此,“犹信”的主语应该是承前省略了的“孔子的话”,谓语是“信”。此句应译成:现在从蒋氏一家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是真的。

语法、词汇是读懂文言文的工具,但文言文阅读的目的决不止于“读懂”,重要的是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以更好地传承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面对比重大,任务中的文言文阅读,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内在因素上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最终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本文地址:https://www.best73.com/zdmzt/95313.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热门资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