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及时抢!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同光十三绝(同光十三绝是哪十三绝)

同光十三绝(同光十三绝是哪十三绝)

时间:2021-04-13 20:19:50 来源:百思特网 作者:best456

同光十三绝(同光十三绝是哪十三绝)

沈蓉圃的同光十三绝现存何处?


作者:知乎用户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177466/answer/118551326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权威的京剧著作《中国京剧史》 ( 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编写,1999年出版) 的首页,一幅彩色戏装写真画映入眼帘,这就是《同光十三绝》(以下简称“十三绝”图)


有关“十三绝”图的资料不少。据悉,最早的是1943年影印这幅画时所附的《同光名伶十三绝传略》 (朱书绅编,三六九画报社出版) 叶龙章、翁偶虹、马连良、景孤血、戏曲界名人都有专文介绍“同光十三绝”。《中国大百科全书》《北京京剧百科全书》《京剧文化词典》、、辞书将“同光十三绝”列为一个条目。201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关于“同光十三绝”的专著《皮黄初兴菊芳谱:同光十三绝合传》 (张永和著,谢柏梁主编) “同光十三绝”的巨幅长卷还曾出现在2014年央视马年春节晚会上。


上述文献对“同光十三绝”事迹的介绍或详或略,对“十三绝”图的来历说法不一,扑朔迷离,以至让人生出许多疑问, 而最关键的问题是:“十三绝”图到底是不是沈蓉圃所绘?


多数资料都说,“同光十三绝”画像是光绪年间画师沈蓉圃(也有人写作沈蓉甫或沈容圃)所绘。沈蓉圃是名画师,按理说,如果“同光十三绝”画像果真是沈氏所绘,作为一幅名画,当时必定有很多人见过,并有所评论,因而不可能没有文献记载。然而从现有史料来看,自晚清以来没有任何有关“十三绝”图的相关记载,13位名伶的传记文字中亦无“十三绝”的提法。一幅长达丈余的名人画作竟然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在“市肆”现身(一说是1929年被马连良发现),有些不可思议。


如果“十三绝”图确系沈氏亲笔,那么原画在何处?这就涉及“十三绝”图的发现问题了。最普遍的说法是:“此画由进化社朱复昌(书绅)得于市肆,于1943年5月缩小影印问世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


另一种说法是:1929年春,马连良“在北京同一位朋友去看房子”,在一幢老式府第的一间客厅里发现了“十三绝”图,马连良“当时向屋主询问这幅画的来源。据说这是逊清咸丰年间一位名画家沈蓉圃先生的遗作”,马连良“当即怂恿”那位朋友“买这幢屋,并且附带要这帧画”。之后,马连良向这位朋友婉商,“将它缩小摄制装潢……印了一万张”。此说见于马连良20世纪50年代初在香港撰写的《记名伶十三绝图》一文(收入《马连良艺术评论集》第391-392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 文中对“十三绝”图的发现记述详尽,让人不得不信。遗憾的是文中没有说明马连良的这位朋友是谁,那幢老式府第位于何处,它的主人又是谁?


张永和所著的《同光十三绝合传》中称“这幅珍贵的十三绝图,真迹是马连良发现的”,“此则轶闻,完全来源马连良先生的长公子马崇仁对笔者的口述,言之凿凿,有根有据,当不至于无中生有”。还说这幅“十三绝”图“日伪时期,辗转流落在大节有亏、献媚日寇的文人、《三六九》画报社负责人朱书绅(复昌)的手中”。1943年5月,朱复昌将这幅画缩小影印,又请13位名伶的后代为前辈写了小传,编成《同百思特网光朝名伶十三绝传略》一册,随《三六九画报》一同出售。


那么朱复昌是怎样得到这幅“十三绝”图的呢?朱复昌在《十三绝图谱序》中谈到获此绢画真迹经过时说:“书(指书绅,即朱复昌)幸于客岁(1943),得珍迹于故家。”“故家”即世家大族,至于故家是谁,朱复昌未讲。而《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却说此画朱复昌“得于市肆”,究竟是得于故家,还是得于市肆,又是一个未知数。


关于“十三绝”图真迹的下落,张永和的《同光十三绝合传》是这样说的:“这幅《同光十三绝》的真迹仍在。”1949年以后,已然落魄的朱复昌“要求梅兰芳收买这幅宝图”,梅先生“花高价从朱复昌手中买了下来”。“梅大师逝世后,梅氏家族将此宝图秘笈捐献给了国家,故此,该图现应藏于中国艺术博物馆”。这个“应”字耐人寻味,带有不确定性。而《中国京剧》2014年第10期刊载的由封杰撰写的《勾勒京剧形成之路 展现数位卓越功臣——简评<同光十三绝合传>》一文却说“十三绝”图“现收藏于梅兰芳纪念馆”(未说明是否为原画),又是说法不一。


现有肯定“十三绝”图是真迹的资料说法各异,而且都难以解释这幅“名画”从问世到1929年马连良无意中发现这几十年间的去向和销声匿迹的原因。更为关键的问题是:这幅画的“发现者”,无论是马连良还是朱复昌,都没有说明此画具体发现于何处,原在何人之手,紧要之处闪烁其词,语焉不详,又无旁证,仅凭当事人一面之词,后人难以考索查证。作为一件重要的京剧史实,缺乏详细具体的史实信息,其可信度就应当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我认为,“十三绝”图为沈蓉圃原作之说值得商榷。


那么史实真相到底如何呢?我从著名剧作家翁偶虹的专文中得到了一些启示。翁偶虹所撰《同光十三绝》一文 (载于《翁偶虹戏曲论文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提供了一些有关“十三绝”图来历的重要信息。文中说“这十三位的图像,沈蓉圃当年都画有单幅。这一幅荟萃群英的场面,是后人临摹沈氏原作,由各个单幅拼凑而成。”至于这种说法有何依据,临摹者究竟是谁,文中均未说明,作者早已仙逝,无法求证。但这一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十三绝”图中的13位名伶,都有沈蓉圃所绘单幅戏画存世,两相比较,图像毫无二致。


那么,究竟是谁临摹沈氏原作并拼凑成“十三绝”图的呢?对此,翁文推测说:“也许是沈蓉圃自己曾把这十三个单幅重新加工画成的。”还说“沈画的十三绝,可能由于贺(贺世魁)画的十三绝(图中的十三位是清乾隆、嘉庆以来负有盛名、身怀绝技的高腔演员)影响而成”。然而细读翁文,又不免有些疑惑,既然作者已经肯定“十三绝”图是后人临摹,想必是有所依据的,为什么又说“也许是”沈氏“画成”的呢?岂不自相矛盾?是否另有隐情?


近读学苑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刘曾复京剧文存》一书,让我豁然开朗。该书附录的《阅尽人间春色——刘曾复访谈》一文是2003年3-7月间,刘曾复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宿舍两次接受采访时的访谈录,全都是对话,多为只言片语,看似很随意,却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史实。


访谈中,刘曾复在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政尧谈及与京剧有关的掌故时,有两次提到“同光十三绝”。一次是王政尧说:“同光十三绝里,我一直就挺奇怪,前三鼎甲,当然程长庚、、余三胜都有,没有张二奎。”刘曾复接着说:“它没这底稿儿。”(见该书第243页) 这句话虽然只有6个字,却很关键,让我大吃一惊。


另一处说得更为详细 (见该书第231-232页),现将这段对话照录如下:


刘:对,我再说百思特网一个事儿,就是“同光十三绝”里边的事儿。这“同光十三绝”啊,它是在1942年那会儿的时候,摹下来了。有些个艺术家吧,摹出来之后,拼到一块儿,不是沈蓉圃的亲笔。为的什么,为的卖钱。这是好事,不是坏事,不应该说是沈蓉圃的原图,这就错了。


王:可是到现在,著作里头全都是沈蓉圃,仿沈蓉圃。


刘:但是这事不是坏事,十三人排一块儿有好处了,但是它不是沈蓉圃的原图。


王:是它不全哪,花脸行就一个没有。


刘:但总还是不错,还是好事,但是它不应该说是沈蓉圃的原图。而且还说马连良买这房子的时候,在那儿挂着这个原图。


王:对对对,我就是在那儿看到的,因为马连良的纪念文集里边,专门说马先生去看这个,十三绝这个。


刘:对对对,就是他买了,买了以后就他们那儿,他们就又复制,造出来了。人家问他说你这个原图怎么见不着了?让日本人弄东京去了。那时候不正是日本的时代,谁敢问日本人吶。根本就是那个姓都的,他吃日本饭的,他想指这个赚钱哪,就是他说瞎话,他为的是让王瑶卿说话,结果把那个老旦添上了。


王:郝兰田?


刘:郝兰田。那是后话。他这几件事我都清楚极了。


王:那我向你请教,这第一幅画它是从谁那儿出来的?


刘:就是1942年哪,就是姓都的,他们弄出来的。


王:1942年才有这幅画?《同光十三绝》?


刘:才公开吧,公开有这个画。翁偶虹在这里边起很重要的作用。后来翁偶虹在《中国京剧》新刊物第三期也不是第二期,他解释了一下。翁偶虹跟我很熟啊,他说原来见的是册页,后来拼到一块儿了,写了那么一篇文章。他要摆脱当初他的责任,他这个话起很重要的作用。


王:景孤血也有专门写十三绝,翁先生也有专门写十三绝,翁先生的十三绝是我在他的论文集里看到的。


刘:他特别声明了一下关于这件事,说红豆馆主跟他师父说这原来是册页,后来拼到一块儿的。他要摆脱当初他的责任,我跟他熟得很。后来周华斌呢,他有原来宣传的小书,日本时代的,他以为这是法宝呢。我说当初我早就知道这个事,全都是那时候随便瞎写的。


以上对话说明了以下三点:


第一,“同光十三绝”“不是沈蓉圃的亲笔”,“不是沈蓉圃的原图”,而“是在1942年那会儿的时候,摹下来了”,一个“姓都的,他们弄出来的”,1942年“才公开”。


第二,那个姓都的是“吃日本饭的”,为了“赚钱”,造假,“说瞎话”,说马连良买这屋子的时候,在那儿挂着原图。马连良买了之后,就在姓都的那儿“又复制,造出来了”,还说原图“让日本人弄东京去了”。日本时代出的宣传(“十三绝”)的小书“全都是那时候随便瞎写的”。为了让王瑶卿为他说话(把假话说成是真迹),把王瑶卿的外祖父郝兰田也列入“同光十三绝”。


第三,“十三绝”图造假一事,翁偶虹在这里边起很重要的作用,他在《翁偶虹戏曲论文集》中提到:“说原来见的是册页,后来拼到一块了……他要摆脱当初他的责任。”


刘曾复在谈话中明确表示“当初我早就知道这个事”,“这几件事我都清楚极了”,“翁偶虹跟我很熟啊”。刘曾复是著名的生理学家,京剧理论家、研究家,在戏曲界德高望重,对京剧艺术有深刻研究和独到见解,学术造诣深厚,以治学严谨著称。可以说,刘曾复所说的话是可信的。


事实上,对“十三绝”图的质疑早有人提出过。《中国京剧》2004年第12期曾刊载杨连启撰写的一篇长文《关于<同光十三绝像画>》,列举多家关于这幅画流传的记载于看法,指出”图画的真伪有待进一步考索”。


窃以为,对“十三绝”图的真假,我们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面对,而不应该为贤者讳。当然,否定“十三绝”图这一说法百思特网不、、于就是否定了这13位京昆名伶,他们依然是身怀绝技的京剧奠基者,“十三绝”图依然是一件珍贵的京剧史料。


(本文原载于《藏书报》2015年12月21日,作者:石呈祥)


作者简介:

石呈祥 1941年生于北京,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退休前在河北大学执教十八年。酷爱京剧艺术,多年来热心从事京剧的宣传普及及研究,连续数年为该校学生开设京剧知识课。著有《京剧艺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凡人品戏——梨园花瓣集》《凡人品戏——又一村集》《凡人品戏——余晖集》、著作,曾在《中国京剧》、报刊上发表京剧研究文章多篇。


本文地址:https://www.best73.com/news/87206.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热门资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