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及时抢!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上兵伐谋的意思(为什么说“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上兵伐谋的意思(为什么说“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时间:2021-05-09 14:39:11 来源:百思特网 作者:best123

上兵伐谋的意思(为什么说“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认为攻打敌人的城池和堡垒乃是用兵的下下策,因为这种打法经常会得不偿失,为了攻下一座城池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造器械,耗费许多粮草和时间。最终以很大的伤亡为代价来换取一座破败的城市,只能算是惨胜;而如果攻城不克,危害就会更大,不仅杀伤士卒,而且在撤退的时候还有可能被敌人追击,以至于遭遇大溃败。

历史上孙权讨合肥、诸葛亮攻陈仓、隋炀帝征辽东,犯的都是攻打坚城的错误。在南北朝时期,还有一场更为经典的攻城之战,北朝出动数十万兵马,居然攻不下一座仅有三千人驻守的南方小城,最终被赶来的援军击溃,成为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这就是“钟离之战”。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说:“钟离之胜,功侔淝水。”认为这场战争比淝水之战还重要,但熟悉这场战争的人似乎并不多。

《孙子兵法》:为什么说“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南北朝中期发生了一场规模最大的南北之战

北魏夺取义阳,南梁攻占合肥

公元502年,萧衍攻克建康,诛杀南齐皇帝萧宝卷,并大规模搜捕宗室。皇弟萧宝夤趁着夜色穿墙而出,搭乘小船逃到江北,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才逃入北魏境内。之后萧衍便篡齐称帝,建立起了梁国,是为梁武帝。

为了报仇,萧宝夤向北魏请兵伐梁,他在阙下一连跪了数日,虽刮风下雨也不肯离去。魏宣武帝大为感动,播给萧宝夤一万人,令其屯兵东城,约定秋凉之后再大举伐梁。

八月,魏兵对南梁发动攻势。东线的元澄率兵击破梁国的颍川、焦城各处,又生擒了徐州刺史,取得节节胜利;西线的元英则在白沙击破梁军,领兵趋向义阳。战争一直持续到次年的四月,宣武帝担心淮水暴涨会使局势向熟悉水战的南军倾斜,便命东线的元澄收兵,只留西线的元英尽力攻打义阳。

当时义阳城中仅有五千名守兵,粮草不够半年之用,由刺史蔡道恭把守。魏军围攻了一百多天,城下堆尸不可胜数,正无计可施之时,蔡道恭却因重病而死了,由其从弟蔡灵恩接替守城。因魏兵势大,前来救援的梁军在曹景宗的率领下徘徊不进;梁武帝只得再派马仙琕前去支援,然而一天之内南军三次惨败于北军。到了八月时,蔡灵恩见求援无望,城中又无粮,只得向魏国投降。在付出惨痛代价之后,北魏终于获得了这个城池。

在敌国的步步紧逼下,梁武帝意识到了危险,他与群臣谋划如何进行反击。505年,南梁任命皇弟萧宏为统帅,向北大举讨伐元魏。魏帝闻讯,急令元英带领十万大军来拒。萧宏所率领的主力部队器械精新,军容甚盛,在北魏人看来,南朝还从未出现过这么一支强大的军队,所以魏宣武帝不久之后又继续增兵十万给元英,令其抵御萧宏。然而因萧宏本人懦弱,梁兵在进抵洛口后便徘徊不进。

此时,东面的梁兵在韦睿的指挥下已经进攻至合肥。魏将杨灵胤领兵五万来援,梁国的军士都感到害怕,想派人回去请求增兵。韦睿却笑着说:“兵贵用奇,岂在众也。”认为作战的关键在于懂得出其不意,而不是仅仅追求数量上的优势。在韦睿的率领下,梁兵击溃了北魏的援军,接着又凿淝水以通舟舰,四面包围合肥。城中人看到高大的船舰,都绝望地痛哭,不久梁兵便攻克城门,俘斩万余人,获牛马以万数,报了义阳沦陷之仇。

《孙子兵法》:为什么说“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孙子》:“将不胜其忿,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萧宏临阵惧敌,梁军主力不战而溃

韦睿在击破合肥后,,进攻方向转到萧宏所率领的主力部队方面。

梁国的前军当时已经攻克了梁城,眼看即将要深入敌国境内,萧宏反而害怕起来,他召集诸将,讨论是否应该回师。吕僧珍赞成撤退,他说:“知难而退,不亦百思特网善乎?”在经过几十年的南北交兵之后,南朝对北朝形成了一种畏惧心理,不敢与之正面交战。萧宏便说:“我亦以为然。”

但是将领们却不同意,他们说这次出征的目的就是为了攻破城池、斩杀敌人,岂有不交兵就撤退的道理?所谓“有前死一尺,无却生一寸。”将领们纷纷反对后撤,要求继续进兵与魏国决战。萧宏不敢违背众议,但又不肯前进,在进退两难之际,元英便派人给梁军送来妇女的巾帼,羞辱说:“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虎。”然而就算如此,萧宏依然不敢应战,他下令“人马有前行者斩。”

双方相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洛口地区突然下起暴雨。梁军夜惊,萧宏居然丢下部队,跟几名骑兵往南逃走了。将士们见主帅失踪,一时不知所措,也相继跟着溃逃南还,他们将甲杖、病患、老弱全部遗弃在洛口,导致梁军不战而丧师五万!看到梁国的军队如此无能,魏人愈发轻视南朝,宣武帝就下诏书给元英,令其“乘胜荡平东南”。

梁武帝知道后,急忙令昌义之进驻钟离城,以便阻挡魏兵南下。这样,南北朝时期最大的一场战役即将打响了。

《孙子兵法》:为什么说“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南军与北军在钟离决战

魏军受不住诱惑,决定进攻钟离城

公元506年,梁军因主帅萧宏擅自逃走,不战而败于洛口。魏军在元英的率领下乘胜追击,于当年十月包围了钟离城。在几年的南北交兵中,梁国颓势尽显,军士们一看到敌军就胆怯,呈现出无能而又软弱的一面。在经过洛口之战后,元英认为南朝不堪一击,是该荡平江南的时候了。

但是,另一名魏国诸将邢峦却不这么认为,他对南朝军队的特点很熟悉,知道他们虽然不擅长野战,但守城能力却不容小觑。魏国之前就曾进攻过刘宋与萧齐,皆因对方城守坚固才无功而返。如今魏宣武帝与中山王元英都被洛口之战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忘记攻打义阳时的坚难,居然孤注一掷地以数十万大军去围攻一座钟离城。在梁人坚固的城墙之下,魏国的将士难免要成为炮灰;而且这座城池位于江淮之外,运粮十分不便,需要速战速决才行百思特网。因此邢峦上书魏帝,请求停止进兵,待日后再举。

然而毕竟洛口之战中的梁军显得太无能了,面对主力不战自溃的敌军,任谁都难以抵挡诱惑,必然想要乘胜追击以便完成统一大业。所以,宣武帝否决了邢峦的建议,他要求立即进军,不得盘桓。邢峦深知兵法,不解地说:“若正欲以八十日粮取钟离城者,臣未之前闻也”,他知道这座城池十分险固,梁人只要坚守不出,等到明年春天魏军粮饷耗尽时,就可以扭转战局、反败为胜。于是邢峦请求将自己的部队一并交给元英,不肯指挥这场没胜算的战争。宣武帝便将他召回朝中,换萧宝夤来助阵。

十一月,得知魏兵已经抵达钟离后,梁武帝急令曹景宗都督二十万兵马前去救援,双方的兵力都增加到了数十万,大战一触即发。

《孙子兵法》:为什么说“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邢峦认为攻城并非魏军所长,不应落入梁人防守反击的圈套

钟离之战爆发,梁军奇迹般地获胜

507年正月,元英与杨大眼率领数十万魏军攻打钟离,他们兵分两路,元英从邵阳洲南岸进攻,杨大眼据守北岸以通粮道。昌义之带领三千人驻守在城中,魏人虽然分番相代,一天之内发起数十次进攻,但不出邢峦所料,梁兵很好地守住了这座城池,前后杀伤魏兵数以万计,尸体堆得跟城墙一样高。这是因为元英犯了兵家大忌,没有认识到《孙子》里说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的道理,采用攻城这种下下策,导致数十万士卒全成了炮灰。

到了二月,眼看局势不利,宣武帝才下诏要求班师。然而元英心有不甘,他上表说二月淋雨不止才耽误了攻城,待三月天气晴朗后,自己一定能攻下钟离,请求魏帝再多给一些时间。宣武帝便派范绍前去商议攻守,范绍看到钟离坚固的城墙及险峻的环境后,劝元英尽早班师,然而立功心切的元英却不同意。

就在魏兵进退维谷之时,梁国已经部署反攻了。梁武帝调遣负责镇守合肥的韦睿兵马,令其北上与曹景宗汇合。韦睿领命后,立即带领援军昼夜兼行。当时梁国军士大多畏惧魏兵强盛,都劝韦睿缓慢行军,韦睿则说:“魏人已坠吾腹中,卿曹勿忧也”,认为魏军在长达百日的攻城之战后,粮草即将耗尽,已是强弩之末,援军应尽快抵达以便收拾残局。因此,在韦睿的快速行军下,梁国援军在十天之内就抵达邵阳附近,与曹景宗汇合。曹景宗见到韦睿,礼遇备至,梁武帝知道后,感百思特网叹说:“二将和,师必济矣。”

梁军进抵邵阳洲,在一夜之间截州为城,距魏军营帐仅百余步,元英见状大惊说:“是何神也!”梁军的铠甲又十分精新,军容甚盛,北人望之气夺。魏军杨大眼将万骑来战,韦睿便令部下结车为阵,用强弩来射穿魏国的骑兵,杀伤甚重,杨大眼也被射瞎了一只眼睛,败下阵来;次日元英亲自来战,韦睿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指挥,一天之内战数合,魏军退却。之后曹景宗又于杨大眼旁筑垒,形成合围。

梁武帝于后方急令人来传报,要求曹景宗等豫装高舰,使与魏桥等高,以便施行火攻。又命韦睿攻其南,曹景宗攻其北。到了三月份时,随着季节变暖,淮水暴涨六七尺,梁军以小船载草,纵火焚桥,士卒呼声动天地,对魏人的恐惧一下子消散,无不以一当百,杀得魏军大溃,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是,沿淮河百里,尸首遍布。元英见败局已定,只得与杨大眼烧营而去。梁军生擒俘虏五万人,获得了重大胜利,一举解除钟离之围。

《孙子兵法》:为什么说“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梁武帝在后方指挥了钟离之战

战例分析:梁军为什么能够反败为胜?

钟离之战扭转了南朝的颓势,北魏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并没有统一天下的条件,不能像西晋灭东吴、隋朝平南陈那样,先占据川蜀上流,再兵临长江沿岸,对江南形成包围之势。而是与南方人进行攻城战,吃了大亏。北魏的鲜卑人一直都擅长用骑兵来进行野战,南梁的汉人则擅长用步兵来坚守城池。中原地区由于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故而利于野战而不利城守,所以刘宋与萧齐无法守住河南之地;但自秦淮以南的地区,丘陵土坡连绵不绝、江湖沼泽遍布各地,城池可以凭险而建,使骑兵无处施展手脚。在冷兵器时代,面对险要的坚城铁壁,彪悍的胡人也无计可施。

总归起来,梁军在钟离之战中能够获胜,原因有:

①政治方面:梁国的整体实力与北魏相差不大,能够投入相当的兵力来应战,且后勤有充分的保障,不像北魏那样粮草仅够支持八十天。萧梁取代萧齐的过程并未出现四分五裂的大动荡,在经过几年的调整之后,国家已步入正轨,处于上升期而不是衰亡期;

②战略方面:梁军采用防守反击的打法,发挥出擅长守城的优势,仅用三千兵马就抵挡住数十万魏军的进攻,让元英无计可施。在久攻不克之后,魏军就会陷入疲惫,梁军便可以逸待劳,给与致命一击;

③战术方面:洛口之战的溃退,令北魏低估了梁军的实力,急切地想荡平江南,结果落入攻城的圈套中,不顾兵家大忌,投入全部兵力去攻打一座坚城。梁军充分利用魏军轻敌的弱点,采用出奇制胜的打法,先安营于其侧,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又利用水战的优势,纵火攻击,令魏兵招架不住;

④将领方面:梁军先内讧后团结,魏军则先团结后内讧。萧宏与众将争执,导致洛口溃败,韦睿与曹景宗联手,解除钟离之围;魏军在是否要攻打钟离时就发生了分歧,邢峦为此弃印而归;元英一直想进攻到底,甚至违抗魏帝的命令,使指挥陷入混乱;

⑤士卒方面:梁军最初胆怯,之后在韦睿等人的带领下,志气逐渐强盛,越战越勇;魏兵最初士气饱满,然而在攻城的消耗战下,早已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最终的在决战中被敌人击垮。


本文地址:https://www.best73.com/news/114276.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热门资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