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及时抢!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资讯>

形容老有所为的诗句(古代哲理诗名句赏析)

形容老有所为的诗句(古代哲理诗名句赏析)

时间:2021-04-17 13:36:11 来源:百思特网 作者:best123

形容老有所为的诗句(古代哲理诗名句赏析)古代哲理诗名句赏析:世事从来满则亏,十分何似八分时

1.名句:只为从前解言语,半生不得在山林。

鹦鹉

明方孝孺

幽禽兀自啭a佳音,玉立雕笼万里心。

只为从前解言语,半生不得在山林。

【题解】

方孝孺,明代学者、文学家、思想家。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疲于奔波,为才所累的倦怠心境,还含有感慨世人不可露才扬己,逞才显能的意思,阐述了福祸相依的道理。

鹦鹉之所以被擒,乃是因为歌声婉转、善于模仿人类的声音,“只为从前解言语”既是描绘“鹦鹉学舌”的自然现象,又暗含着作者读书有得、学问有成的状态。但是福祸相依,作者也因此遭人嫉恨,深陷牢笼,失去了自由。而获释之后又陷入到另外一种困境中,那就是功名的羁绊。作者此诗就是对老庄哲学中“无用之用”观点的诗意表达。

【注释】

a啭:婉转。指鸟婉转地鸣叫。

2.名句:伤瓜莫伤蔓,伤蔓子生稀。

瓜圃

明高启

伤瓜莫伤蔓,伤蔓子生稀。

留待惊霜露,盈筐采得归。

【题解】

这首诗是作者借农事阐发哲理的诗作。“伤瓜莫伤蔓,伤蔓子生稀”,意思是培植瓜的时候宁肯伤到瓜本身,也不要伤及瓜藤,因为瓜藤为果实输送养分,一旦伤及瓜蔓则有碍于其他嫩瓜的生长。这是瓜类生长的规律,如果能够依照农业规律来培育作物的话,那么等到“霜露”即秋天到来的时候,自然会获得丰收。此诗所阐述的哲理是,处理矛盾应该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瓜类来说,输送养料的藤蔓是“本”,是主要矛盾。而单个的瓜则是“表”,是次要矛盾。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依照客观规律行事,这样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3.名句:残灯黄叶下,古座青苔间

支遁庵

明高启

闲登待月岭,远叩栖云关。

石室闭千载,高僧犹未还。

残灯黄叶下,古座青苔间。

不见跏趺a影,鹤鸣空此山。

【题解】

首联写作者游赏的情态,“闲登待月岭,远叩栖云关”既是对现实景色的描绘,又是诗人对佛教修行过程的叩问。云百思特网散月明、澄光照旷这些都是佛教常用来形容修行成就的,而“散淡如云栖”也是对心无挂碍境界的描绘。支遁是“即色义”的发明者,所谓的即色义就是我们常说的“色不异空”说。作者在这里运用此意来形容个人对支遁修行成就的敬仰之情。

“石室闭千载,高僧犹未还”写得颇有佛趣,仿佛支遁庵仍在静静地等待着它主人的归来。因为成佛者是唯一可以跳出轮回的存在,他们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往来古今。作者在此寻访支遁的旧踪,也是希望能够经由佛法开示获得内心的平静。“不见跏趺影,鹤鸣空此山”是全诗哲理意味最浓的一联,作者面对空荡荡的蒲团心生感慨:支遁大概是不会再回来了,因为他已参透了“空”与“色”之间的佛理,鹤鸣之“空”也是佛法之空。

【注释】

a跏趺百思特网(ji f):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称“全跏坐”,又称“吉祥坐”。

古代哲理诗名句赏析:世事从来满则亏,十分何似八分时

4.名句:富老不如贫少,美游不如恶归

悲歌

明高启

征途险巇a,人乏马饥。

富老不如贫少,美游不如恶归。

浮云随风,零乱四野。

仰天悲歌,泣数行下。

【题解】

高启,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对世路艰难的人生感悟,是他人生体验的总结。诗歌以辩证的眼光阐述了人世痛苦产生的原因,表现了作者对险恶仕途的厌恶和意欲归隐而不得的痛苦之情。

诗歌的首联就描述了作者在疲于奔命的仕途中的感受,“征途险巇”说的是人生之路的艰难,“人乏马饥”既是对现实的刻画也是诗人倦怠心理的表现。奔波于江湖和庙堂之间自然令作者感到“美游不如恶归”,这是逻辑推衍的必然结果。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作者并不是持消极的人生态度,他是在渴望内心的平静和安稳。“美游”象征着出仕,作者离开家乡,享受到了高官厚禄,但是表面的风光掩饰了背后的艰险。“富老不如贫少”则是作者时间意识的流露,“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屈复《偶然作》),高官厚禄带来了优渥的生活,可是那些浪费在“险途”中的时光又怎么能用钱财来衡量呢?

此诗所蕴含的哲理是,事物皆有两面性,好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作者提醒世人,不要只看到表面光鲜的一面而忽视了背后的艰辛。

【注释】

a巇(x):险恶、险峻。

5.名句:春色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旁

探春

元刘因

道边残阳护颓墙,墙外柔丝a露浅黄。

春色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旁。

【题解】

刘因,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这是一首托物言理的诗歌。诗歌的首联采取了对比的写法,“残阳”“颓墙”本身是一种衰败的景象,作者却在伤感的气氛中孕育着新的希望。“护”字所体现出的柔情正好是“柔丝”所需要的,因为刚抽出嫩芽的柳条还很柔弱,需要人的呵护与照顾。作者在“浅黄色”的柳梢身上看到了春天到来的讯息,因此作者在第三句说“春色虽微已堪惜”,这讯号虽然微弱,但其所代表的是未来的希望。作者对于新生事物倍感珍惜,他命令那些“轻寒”不要靠近这新生的弱柳,珍爱之情跃然纸上。此诗所蕴含的哲理是,新生事物在刚开始的时候力量非常微弱,但它们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最终将取代旧事物成为主宰。因此,我们要有善于发现新生事物的眼力,注意到新生事物出现的苗头,并懂得珍惜和爱护它们,使得新生事物茁壮成长。

【注释】

a柔丝:指柳条,春季的柳梢颜色发黄,又名鹅黄。

6.名句:直到半途风雨横,仓皇何处觅前村

风雨图

元许衡

南山已见雾昏昏,便合潜身a不出门。

直到半途风雨横,仓皇何处觅前村。

【题解】

许衡,元代理学家。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描绘了一个在大风雨中仓皇躲避、寻觅避雨处的行人。首句“南山已见雾昏昏”写出了画中水汽氤氲的远景,南山此时因为云层的遮蔽已经显得模糊了,这是即将下雨的先兆。大雨将至的征兆已经显现,这时就不应再外出了,可是画中人却自以为是,或许他认为自己能够赶在大雨之前到达目的地,“天意从来高难问”,他还是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淋成了落汤鸡。身处半途的他,进退两难,只能狼狈地到处找寻避雨之处。

诗人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但经过诗人的加工和升华,就变得充满理趣。他所揭露的真理是,一旦在生活中发现危险的预兆,就应百思特网该及早采取应对措施。视而不见、刚愎自用或者是心存侥幸,最后都会受到惩罚。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与“见微知著”“防患未然”的道理是相同的,但此诗更为详细地阐发了这个道理。

【注释】

a潜身:藏身隐居。马銮《铜雀伎》:“得上高台日已西,潜身一为故人啼。”

7.名句: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论诗绝句(三十首选一)

金元好问

其五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a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题解】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金代著名诗人。作者通过阐述眼前之境与心中之景的辩证关系,阐述了诗歌创作中的虚构性与真实性的道理。

首联直接陈述艺术创作所应遵循的原则。“眼处心生句自神”指的是描绘景物既要有实地考察的客观经验,又要将这种眼中所见之景化作心中构思的图像。只有二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才能产生出优秀的诗句。如果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凭借想象而没有亲身实地考察过所要描绘的景物特征的话,就无法准确把握其基本外貌特征,写出来的东西不能令人信服,这就是“暗中摸索总非真”。诗歌的第三、四句主要阐述意识的能动性作用。古往今来有不少画家都曾创作过“关中盛景图”,其中不少还是流传千古、交口称赞的佳作。但是从画家的生平经历看,他们当中没有几个真的去过长安。为什么作家们没有亲身经历的实践经验,却能创作出惟妙惟肖的秦川图呢?那是因为作者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注释】

a秦川:泛指今陕西、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地带。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

8.名句:世事从来满则亏,十分何似八分时

月岩

宋刘立雪

世事从来满则亏,十分何似八分时。

青山作计a常千古,只露岩前月半观。

【题解】

刘立雪,宋末元初“江湖诗派”诗人。这是一首吟咏山岩遮月现象的小诗,阐述了“满”与“亏”即量变与质变之间的辩证关系。“世事从来满则亏,十分何似八分时”阐述了最为质朴也最为直观的道理,那就是“满则盈,盈则亏”。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量的积累必定引起质的改变。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新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引起新的质变,如此交替,循环往复,不断转化。首联两句不但阐述了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还包含了“谦受益、满招损”的深刻哲理。人做事如果不留有余地,求全责备,那么一定会招致他人的反感。从另一角度说,只知自高自大,不为他人留有余地,那么也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做任何事情都应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前进。

【注释】

a作计:谋划、考虑。

9.名句:谁能知我意,相对岁寒时

得古梅两枝

南宋戴复古

老干百年久,从教花事迟。

似枯元a不死,因病反成奇。

玉破b稀疏蕊,苔封古怪枝。

谁能知我意,相对岁寒时。

【题解】

此诗内容在版本上存在差异,首句又作“有此老梅树,君从何处移”,“玉破”又作“雪点”,尾联作“连朝吞不足,正要看花迟”。

诗歌的首联描绘了百年古梅的形象,老而不朽,似枯未死。这种病态反倒成为一种奇特的审美,那么这种奇特具体体现在哪里呢?“玉破稀疏蕊,苔封古怪枝”,严寒之中,百年老梅树虽然不是繁花满枝头,却也有雪花玉蕊稀稀疏疏地点缀在长满青苔的遒劲枝条上。这种显示出返老还童、暮年生机的奇景,令人感觉到“生生不息”一词的真谛。诗人描绘古梅,是为了抒发自己的胸臆,诗歌的尾联正是诗人内心的直接表达。作者暮年多病,生活困顿,但是并不因此而改变个人的志向,颇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味。

此诗意境深邃,寄托深远,表现了作者老有所为、壮志不休的决心,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感受。

【注释】

a元:通“原”,原来、原本。

b玉破:指雪花。

10.名句: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寄兴

南宋戴复古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a,妾愿老君家。

【题解】

这首诗短小精悍,阐述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诗歌的首联说明再纯的黄金里也总是含有细微的杂质,再美丽的白璧也总是带有微小的斑点。首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辩证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待人和事物,应看其主流和本质,不能求全责备。

【注释】

a求备:“求全责备”,指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古代哲理诗名句赏析:世事从来满则亏,十分何似八分时


本文地址:https://www.best73.com/zdmzt/91509.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热门资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