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及时抢!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资讯>

汉代铜镜(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

汉代铜镜(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

时间:2021-04-03 01:12:04 来源:百思特网 作者:best123

汉代铜镜(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随着战国时代的结束,青铜礼器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两汉时期,青铜器仍然很多,但都已作为日常生活用具使用,铜镜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产量增加,铜镜使用已不再局限于上流社会,在两汉民间广泛流行,迎来了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繁荣阶段。

汉代铜镜不仅在数量上远超前代,装饰手法上也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前代的风格元素。

1、分区装饰。汉代铜镜镜背上通常都铸有四个或多个等距离的乳丁状凸起,以此为界,镜背被划分为四个或多个区域,分别在每个区域中装饰主题纹饰。

2、突出主纹。春秋战国铜镜的一大特点就是由地纹和主纹共同构成镜背纹饰。西汉早期,镜背仍然装饰地纹,但已很简略。西汉中期以后,镜背地纹逐渐消失或大大弱化,主纹明显而突出。

3、重视铭文。战国末年,铜镜上出现了最早的铭文。进入汉代,铜镜铭文的地位日益提高,甚至成为镜背纹饰的主要组成部分。汉代镜铭内容广泛,有纪年铭、纪地铭、纪氏铭、“尚方”铭、“日光”铭、“昭明”铭、“清白”铭、“善铜”铭等多种。

4、新型纹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流行的风尚,汉代铜镜除继承一部分前代装饰风格外,还创造了一些前代没有的新型纹饰,如博局纹、瑞兽纹、神兽纹、画像纹等,尤其画像纹,突破了传统纹饰对称性的束缚,代表了汉代铜镜的最高艺术水平。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1、蟠螭纹。汉代蟠螭纹镜在春秋战国蟠螭纹镜基础上发展而来,除主纹蟠螭纹没有太大变化外,其他装饰手法都具有鲜明的汉代特色。根据其他装饰纹饰或构图方式的不同,汉代蟠螭纹镜可分为缠绕式蟠螭纹镜、间隔式蟠螭纹镜、规矩蟠螭纹镜和简化蟠螭纹镜四种。

缠绕式蟠螭纹镜为圆形素钮座,钮座外是一圈素面圈带,圈带外是几组互相缠绕的蟠螭主纹。有时在蟠螭主纹中央装饰一圈弦带纹,将蟠螭纹分成上下两部分,有的弦带纹上还有四个等距离分布的乳丁纹或叶纹。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缠绕式蟠螭纹镜

间隔式蟠螭纹镜为圆钮座,钮座内装饰有简体蟠螭纹。钮座外为一铭文圈带,常见“大乐富贵”等吉祥文字。铭文圈带外是一圈蟠螭主纹,主纹被四个等距离分布的叶纹间隔开来,形成四个蟠螭纹区域。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间隔式蟠螭纹镜

规矩蟠螭纹镜为方钮座,钮座内装饰有简体蟠螭纹。钮座外为一方形铭文带,常见“大乐富贵”等吉祥文字。铭文方带各边的中央均伸出一个T形图案,其对面方向为一个L形的图案,铭文方带四个角的对面方向各有一个V形的图案,学者们将这种几何图案称为规矩纹或博局纹。蟠螭主纹均匀地分布于规矩纹的各个图案之间。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规矩蟠螭纹镜

简化蟠螭纹镜,顾名思义,就是对蟠螭纹进行简化处理,在镜背上形成一系列连续的弧形和菱形宽线条,已不太能清楚辨认出龙的形象。简化蟠螭纹是蟠螭纹由兴盛走向消亡这一演变过程的最后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简化蟠螭纹镜

汉代蟠螭纹镜与战国蟠螭纹镜有明显的传承关系,流行于西汉早期和西汉中期,西汉中期以后便逐渐消失。

2、草叶纹镜。汉代草叶纹镜是以花、草、叶为主要装饰纹饰,以铭文、乳丁纹、规矩纹和连弧纹为辅助装饰纹饰的一类铜镜。根据纹饰的种类和布局方式,汉代草叶纹镜可分为四乳草叶纹镜、四乳花瓣草叶纹镜和规矩草叶纹镜三种。

四乳草叶纹镜钮座外装饰一个大方格,有些方格内饰有铭文,多为“见日之光”等吉祥文字。大方格四角各向外伸出一个双瓣叶纹,将方格与镜缘间的空间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央都有一个乳丁纹,每个乳丁纹两侧各装饰一个草叶纹。镜缘部分装饰一圈宽缘内向的连弧纹。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四乳花瓣草叶纹镜

四乳花瓣草叶纹镜的纹饰布局与四乳草叶纹镜基本相同,只是每个乳丁外均环绕四个三角形叶瓣纹,共同构成一个花瓣的形象。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四乳花瓣草叶纹镜

规矩草叶纹镜上装饰有规矩纹,方格四面中央各向外伸出一个T形图案,镜缘相对位置有一个L形图案,方格四角的相对位置各有一个V形图案。在上述规矩纹之间,装饰有草叶纹。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规矩草叶纹镜

草叶纹镜是汉代比较流行的铜镜种类之一,三种草叶纹镜中,四乳草叶纹镜分布最广,数量最多。草叶纹镜主要流行于西汉初中期,东汉时便很少见到。

3、星云纹镜。星云纹镜又称为百乳镜,是一种以乳丁纹为主要装饰纹饰的铜镜。

星云纹镜都为圆钮座,钮座外多有一圈小型的内向连弧纹饰。主纹饰区呈环形,四个带座的乳丁纹将主纹饰区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内都有一定数量的小乳丁纹,小乳丁的数量从三个到十几个不等,小乳丁之间有曲线连接。因为主纹饰区的图案看上去很象古代的星象图,故称其为星云纹镜。所有星云纹镜的边缘都装饰有一圈宽缘的内向连弧纹。

星云纹镜分布范围较广,流行于西汉中期,大致相当于西汉武帝、昭帝和宣帝时期,之前之后都很少见。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星云纹镜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星云纹镜

4、连弧纹镜与连弧纹铭文镜。连弧纹装饰在汉代铜镜中并不少见,但多数连弧纹装饰都位于钮座边缘或镜缘部位,属于辅助纹饰,只有两类铜镜,连弧纹位于镜背内区,起主要装饰作用,分别称为连弧纹镜和连弧纹铭文镜。

镜背内区装饰一圈宽边内向连弧纹,外区铸有一圈铭文,两者共同构成铜镜的主要装饰纹饰,这类铜镜称为连弧纹铭文镜。这类铜镜中,铭文多不相同,但基本都在几种固定的句式上增减文字,人们便根据铭文起始的一些关键字,将它们分为“日光”镜、“昭明”镜、“清白”镜、“铜华”镜、“日有熹”镜等。

“日光”镜因首句 “见日之光”而得名,“昭明”镜因首句“内清质以昭明”而得名,“清白”镜因首句“清洁白而事君”而得名,“铜华”镜因首句“炼冶铜华清而明”而得名,“日有熹”镜因首两句“日有熹,月有富”而得名。除“日光”镜外,其他几类铜镜完整的铭文都较长,当铜镜尺寸较小时,一般都会删减掉铭文中的一些文字。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日光”铭连弧纹铭文镜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内清”铭连弧纹铭文镜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清白”铭连弧纹铭文镜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铜华”铭连弧纹铭文镜

镜背上没有铭文,仅以连弧纹为主要纹饰,或者虽有铭文,但字数少,文字小,仍以连弧纹为主要纹饰,这类铜镜称为连弧纹镜。根据有无云雷纹和弦纹装饰,连弧纹镜又可分为云雷连弧纹镜和素连弧纹镜两种。

云雷连弧纹镜镜背主装饰区分内外两区,内区为一圈宽边内向连弧纹,外区装饰云雷纹和弦纹,云雷纹以多个同心圆形态显现,之间以多道弦纹相连。钮座这四叶纹,有时在四叶纹间有“长宜子孙”四字铭文。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云蕾连弧纹镜

素连弧纹镜上无云雷纹和弦纹,仅有一圈宽边内向连弧纹,钮座间或无铭文,或有“长宜子孙”四字铭文。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素连弧纹镜

连弧纹铭文镜使用于西汉中期至新莽时期,西汉晚期最为流行。连弧纹镜都出现于东汉时期,东汉中晚期最为流行。

5、重圈铭文镜。重圈铭文镜是一类以铭文为主要装饰元素的铜镜。

这类铜镜为十二并蒂莲钮座或圆钮座,镜背上有一圈或两圈凸出的宽弦纹,将镜背主纹饰区分成内外两区,根据内外区的纹饰内容,重圈铭文镜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内区装饰简单的云雷纹、涡纹或其他几何纹饰,外区为一圈铭文带。

第二种类型:内外两区都铸有铭文,是名符其实的重圈铭文镜。

第三种类型:内区为一圈铭文带,外区装饰云雷纹等辅助装饰纹饰。

第四种类型:钮座较大,占据了内区的位置百思特网,内外区划分不明显,外区为铭文带。

重圈铭文镜的一些铭文内容与连弧纹铭文镜相同,如“日光”、“昭明”、“清白”等句式的铭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重圈铭文镜特有的铭文,如“清光宜佳人”、“家常富贵”、“长乐未央”、“久不相见”、“长宜子孙”等内容的铭文。

与连弧纹铭文镜一样,重圈铭文镜多出现于西汉中期至新莽时期,西汉晚期最为流行。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重圈铭文镜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重圈铭文镜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重圈铭文镜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重圈铭文镜

6、四乳禽兽纹镜与多乳禽兽纹镜。一些汉代铜镜以等距离的乳丁纹分割主纹饰区,在每个区域中分别装饰禽兽、神兽纹饰。这些铜镜中,四乳丁分割形式最为常见,称四乳禽兽纹镜。也有用五至八枚乳丁分割画面的,称多乳禽兽纹镜。

根据主纹饰题材的不同,四乳禽兽纹镜可分为四乳四虺镜、四乳禽兽镜和四乳四神镜三种类型。

虺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纹饰,有学者认为,它是龙纹的一种,但也有人认为,它源于蛇、蜥蜴等爬行动物的形象。铜镜上的虺纹都很抽象,以双线条勾勒出一个S形的图案。四乳四虺镜主纹饰区被四枚乳丁纹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各装饰一个S形的虺纹,虺纹腹、背两个位置还经常以禽鸟纹进行装饰。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四乳四虺镜

四乳之间,分别装饰鸟纹、兽纹,这种铜镜称为四乳禽兽镜。装饰鸟纹时,每个区域内都有两个鸟纹,相对而立。兽纹的题材比较广泛,常见虎纹、龙纹以及羽人禽兽纹等。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四乳八鸟镜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四乳龙虎镜

中国人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用一个神来代表,分别为青龙、朱雀、白虎和玄武,称为四神。四神都有固定的形象,青龙为龙形,朱雀为鸟形,白虎为虎形,玄武为蛇和龟的复合形象。将四神分别装饰在每个区域中,这种铜镜称为四乳四神镜。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四乳四神镜

多乳禽兽纹镜中,以七枚乳丁纹最为常见,乳丁纹之间,分别装饰禽鸟、走兽、神兽、羽人等纹饰。多乳禽兽纹镜钮座外一般都有一圈小乳丁纹,数量约八九枚,有时还饰有铭文,纹饰的复杂程度超过四乳禽兽纹镜。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多乳禽兽纹镜

三种四乳禽兽纹镜中,四乳四虺镜出现最早,约为西汉中期,其次是四乳禽兽镜,出现于西汉晚期,四乳四神镜出现最晚,约为新莽至东汉早期。三种四乳禽兽纹镜均使用至东汉早中期。多乳禽兽纹镜应在四乳禽兽纹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出现于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最为流行。

7、规矩纹镜。在汉代许多铜镜中,都能看到类似T、L、V字母形态的几何纹饰,因为L形纹饰和古代测量工具矩很相似,V形纹饰和古代画圆工具规很相似,因而将这类纹饰称为规矩纹。

规矩纹形态非常奇特,关于它的来源及意义,至今众说纷芸,没有定论。有的人认为,规矩纹是由早期铜镜上的山字纹、蟠螭纹或草叶纹演变而来,也有人认为它象征了汉借机的宇宙观。然而,多数人认为,它可能与汉代流行的一种六博游戏有关。六博是一种棋类游戏,汉代时非常流行,遗憾的是,这种游戏在魏晋时就已失传。不过,在留存至今的汉代文物中,仍然能够看到六博游戏所用棋盘博局的模样。方形博局上的棋路形状的确和铜镜上的规矩纹很相像,因此也常将这种纹饰称为博局纹。

以规矩纹和各种禽鸟、神兽、几何纹为百思特网主要装饰纹饰的铜镜称为规矩纹镜。根据纹饰的题材及规矩纹的表现形态,规矩纹镜又可细分为禽兽纹规矩纹镜、几何纹规矩纹镜和简化规矩纹镜三种类型。

禽兽纹规矩纹镜多为圆钮或莲瓣钮,钮座外有一宽线纹构成的方格区,方格区内有时装饰小乳丁纹或十二地支铭文。方格每边中央伸出一T形纹,相对位置饰一L形纹,方格角部相对位置各有一个V形纹,百思特网神兽、禽鸟、羽人等图案均匀地分布其间。很多情况下,主纹饰区内,还会装饰四枚或八枚乳丁纹。外区边缘有时还会装饰一圈铭文带。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禽兽纹规矩纹镜

几何纹规矩纹镜的纹饰布局与禽兽纹规矩纹镜基本相同,只是以云纹、菱形纹等几何纹饰取代了神兽、禽鸟、羽人等具像的图案。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几何纹规矩纹镜

简化矩形纹镜,顾名思义,就是对规矩纹进行简化处理。简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删减某种纹饰,T、L、V三种形态纹饰不会同时存在;二是对某种纹饰加以减省,如T形纹只保留顶部的横条纹。相应地,其他纹饰也会刻画得比较简单。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简化矩形纹镜

规矩纹镜是汉代非常流行的铜镜,规矩纹也是汉代特有的装饰纹饰。三种规矩纹镜从构图和装饰手法上看,体现出逐渐演变的趋势。禽兽纹规矩纹镜出现最早,大约为西汉晚期,流行于新莽至东汉早期。几何纹规矩纹镜应自禽兽纹规矩纹镜演化而来,出现于新莽至东汉早期,流行于东汉早中期。简化矩形纹镜体现出规矩纹衰落退化的趋势,是规矩纹镜的最后发展阶段,流行于东汉中晚期。

8、变形四叶纹镜。变形四叶纹镜多为圆镜钮和圆钮座,钮座外上下左右各有一蝙蝠形的叶片向外伸出,直达内区边缘或镜缘位置,叶片两侧线条彼此相连,将内区分为四个区域,分别装饰兽首、夔纹、凤鸟等纹饰。根据各区域装饰纹饰的不同,变形四叶纹镜可分为变形四叶兽首镜、变形四叶夔纹镜和变形四叶八凤纹镜三种类型。

内区装饰兽首,这样的变形四叶纹镜称为变形四叶兽首镜,兽首上的毛发、口鼻、眼睛等细部特征都刻画得非常清晰。外区装饰一圈铭文带和一圈内向连弧纹,外圈铭文上多有纪年和“尚方”等文字。变形四叶纹的四角内部也常有铭文,通常每角一字,组成“君宜高官”、“位至三公”、“长宜子孙”等四字铭文,也有每角三字,组成十二字铭文的情况。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变形四叶兽首镜

夔纹是龙、蛇等形象的纹饰,内区装饰夔纹的变形四叶纹镜称为变形四叶夔纹镜。这种铜镜上的夔纹大多比较抽象,形似涡纹或云雷纹。外区一般没有铭文,装饰一圈涡纹和一圈内向连弧纹。变形四叶纹的四角内部常有四字铭文。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变形四叶夔纹镜

内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均装饰两个凤鸟纹,双凤头饰高冠,双吻相对,共八个凤鸟纹饰,这种变形四叶纹镜称为变形四叶八凤纹镜。这种铜镜纹饰线条宽平,看上去就像剪纸图案。和其他两种变形四叶纹镜一样,变形四叶纹的四角内部也常有四字铭文。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变形四叶八凤纹镜

变形四叶纹镜大约出现于东汉中期,东汉中晚期最为流行,一直使用至南朝时期。

9、神兽镜。以神仙人物或神兽图案为装饰纹饰的汉代铜镜并不少见,但大部分铜镜上,这类纹饰都以线条进行刻画。东汉中晚期,出现了一些以浮雕手法装饰的神兽纹饰,这些纹饰纹样凸出,非常醒目,人们将这类以浮雕手法装饰的神兽纹铜镜称为神兽镜。

神兽镜上的纹饰非常繁复,题材内容多样,通常,人们根据纹饰在镜背上的布局方式,将神兽镜分为重列式神兽镜和环绕式神兽镜两大类。

如果主纹饰在镜背上按某一轴线自上而下进行排布,这类神兽镜称为重列式神兽镜。尽管没有标出,但从画面可以看出,重列式神兽镜都存在一根自上而下的对称轴,只有在对称轴垂直于视平面时,画面才是正置的。自上而下,重列式神兽镜的画面内容由多组平行的纹饰图案构成。重列式神兽镜不分内外区,靠近镜缘部位常有一圈铭文带。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重列式神兽镜

环绕式神兽镜的主纹饰环绕镜钮进行排布,神兽、神人的头部均指向镜钮中心。这类神兽镜一般分为内外两区,内区装饰环绕对称的神兽纹,外区多有一圈内向半圆形圈带,在半圆形纹饰之间,都有一个方格纹,每个方格纹内有一字或四字铭文,字句连贯,构成一圈长铭文。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环绕式神兽镜

神兽镜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南地区,大约东汉中期出现,东汉晚期开始流行,一直使用至南朝时期。

10、画像镜。与神兽镜一样,画像镜也以浮雕手法装饰主题纹饰,只是纹样相对扁平,立体感稍逊。神兽镜的主题纹饰为神仙、神兽,画像镜中虽然也有很多这类纹饰,但其中多夹杂了历史人物、车马等现实生活的题材。画像镜上基本都有四个乳丁纹,并以此分割画面,这也是与神兽镜完全不同的装饰手法。

根据铜镜主题纹饰的内容,画像镜可分为人物车马画像镜和神人禽兽画像镜两种。人物车马画像镜描绘的是人物、神仙、车马等形象,有些描绘对象还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春秋时期的伍子胥。神人禽兽画像镜描绘的是神仙、神兽以及龙、虎等形象。

画像镜和神兽镜的流行时间基本相近,大约出现于东汉中期,东汉晚期开始流行,一直使用至魏晋时期。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人物车马画像镜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神人禽兽画像镜

11、夔凤纹镜。夔凤纹镜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主题纹饰存在一根纵向的对称轴。此镜圆钮、圆钮座,四字或两字铭文依钮座上下排列,形成一根纵向排布的铭文对称轴。铭文纵轴的两边,各装饰一个夔纹或凤纹图案。

多数夔凤纹镜铭文为四字,常见“位至三公”、“君宜高官”、“长宜子孙”等文字,有时也在此基础上,减去两字,形成两字铭文,如“高官”等。

夔凤纹镜最早出现于东汉中后期,东汉晚期开始流行,一直使用至南朝时期。

东汉 夔凤纹镜

12、龙虎纹镜。龙虎纹镜是以龙和虎的形象为主要装饰纹饰的一类铜镜,与汉代早期铜镜上的龙纹、蟠螭纹不同,龙虎纹镜上的龙、虎纹饰均以浮雕的形式显现,形体粗壮,特征清晰。此外,龙虎纹镜的镜钮都很硕大,有些情况下,镜钮本身就是主纹饰的一部分。

根据纹饰的图案和排布方式,龙虎纹镜可分为龙虎对峙镜、盘龙镜和虎纹镜三种。

龙虎对峙镜上,龙纹和虎纹隔着镜钮张口对峙,常见一龙对一虎,也有少量铜镜上,为一龙对二虎。龙、虎的首尾部位,有时还装饰一些其他纹饰。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龙虎对峙镜

盘龙镜的主体纹饰是一条张牙舞爪的龙,龙的形象布满整个镜背,连镜钮都成为龙身的一部分。在龙身体的空隙部分,有时还会装饰一些其他纹饰或铭文。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盘龙镜

虎纹镜有两种形式:一是多只虎纹环绕镜钮排布,虎纹的数量通常为二至四个;二是整个镜背上就装饰一只虎纹,纹饰布局与盘龙镜很相似,区别仅在于用虎纹代替了龙纹。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四虎镜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东汉 虎纹镜

龙虎纹镜出现于东汉晚期,流行于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

13、透光镜。这是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一面西汉铜镜,镜背铸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八字铭文。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件普遍的连弧纹铭文镜,但当光线照射镜面,再反射到墙壁上时,墙壁上铜镜的影子里居然能隐约呈现出镜背纹饰和铭文的模样。铜材是不可能透光的,但这种铜镜又的确能透出背面的图案,古人不明所以,将这种能透显镜背纹饰的铜镜称为透光镜。

中国古代铜镜的繁荣——汉代铜镜


西汉 “日光”铭连弧铭文透光镜

透光镜非常罕见,古人以为至宝,加之不清楚铜镜透光的原因,更被人们当作神秘之物。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种神奇的铜镜,并对它透光的原因做出了解释:“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沈括认为,透光原因可能是镜背不同部位厚薄不同,铸造时,薄的地方先冷却,厚的地方后冷却。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为什么先后冷却就会造成透光效果,沈括也没能给出明确的解释。

20世纪90年代,经过一系列的检测和试验,人们终于揭开了透光镜的奥秘。原来,透光镜都有一圈又宽又厚的镜缘,但镜体却很薄。铜镜冷却时,较薄的镜体首先凝固,较厚的镜缘稍后才会凝固。凝固过程中,随着温度降低,铜材会收缩。当镜缘凝固收缩时,镜体部位已经固化成型,几乎没有向内收缩的空间。这种情况下,镜缘的收缩力施加在镜体上,使镜体承受着巨大的内向挤压力。正常情况下,镜体尚能抵抗压力,不致变形。但铜镜铸好后,通过打磨为使镜面光亮。随着镜体逐渐磨薄,镜体在压力作用下向外凸出。但是,镜体本身厚薄不一,在有镜背纹饰和铭文的部分,镜体较厚,镜面凸出程度小,镜面较平,光线照射到这部分镜面时,基本能够集束反射,墙上的影子比较明亮。相反,镜面其他部分,镜体较薄,镜面凸出程度大,光线照射到这部分镜面时,许多光线被漫反射,墙上的影子比较暗淡。铜镜的影子明暗相间,看上去好像是镜背的纹饰透了出来。镜面虽有凸出,但凸出程度非常细微,视觉、触觉都难以分辨,因此透光镜才显得如此神秘。


本文地址:https://www.best73.com/zdmzt/75079.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热门资讯
查看更多